您好!欢迎来到汽车资讯网...

APP | 登录 | 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车市周评文章 > 外媒眼中的中国车弱点,真的越来越明显吗

外媒眼中的中国车弱点,真的越来越明显吗

来源:汽车艺术网   |  2024-01-02 10:48
外媒眼中的中国车弱点,真的越来越明显吗 近日,德国经济周刊刊文,对中国车进入欧洲的弱点问题,第一次表述了对方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中国车的出口会越来越强,从现实的占德

外媒眼中的中国车弱点,真的越来越明显吗

 

  近日,德国经济周刊刊文,对中国车进入欧洲的弱点问题,第一次表述了对方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中国车的出口会越来越强,从现实的占德国市场1%,很可能会快速增长到3%以上。同时,也没忘记罗列出一大堆关于中国汽车的薄弱,甚至认为,中国汽车产品,会一半以上退出市场。这样的说法,虽然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如果不能正视这些客观的弱点,就很可能会使中国车在德国、乃至欧洲市场出现来去匆匆的局面。

 

  在这一周刊的观点看来,中国汽车的增长迅速,可以带来出口运输、网点建设不足以及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虽然,一些竞争力层面,中国车保持着明显的优势,但若没有前面所提到的完善能力,优点也会在不断的竞争中逐渐丧失,说不定,还真的会应验将退出市场的问题。
 

 

  考虑到市场与市场之间距离越来越短,虽然出口问题上的运输,有些迟滞于制造,但随着海外建厂的步伐加快,以及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打破出口运输瓶颈的问题,这些走向海外的问题,必然会逐步解决。所以,针对外媒提出的运输能否及时跟上的问题,按理说并不是很大的。

 

  至于网点建设,很显然是随着走进市场的步履以及走近市场速度成正比的。虽然,网点建设,需要达到不同国家的法规要求,也需要有更大的投入,但如果能够与国际友人共同建设、能很好的适应国际市场与消费者需求,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进入市场的速度以及市场占比的数量,这才比什么都更重要的。
 

    
  同样,对于服务而言,往往是存在决定意识。许多时候,中国车到了国际市场,依靠当地的消费者、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都是必然的适应过程。那些只看到有些产品在中国市场如何如何,就以为会在欧洲出现同样的问题,这不仅是对中国产品适应能力欠缺了解、也反映了自身短视思维的一面,这显然是不很了解中国车的表现。

 

  当然,从人家提出的问题看,这也是很值得企业认真对待的。往往,一些车企,在国内表现一个样、在国际表现又是另一个样,这就容易使一些国际媒体凭空猜测,以至于未见中国产品,先对中国车又不好印象的说法越发甚嚣尘上!所以,要想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既要有自身的优势、又要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要做到内外兼修一个标准,这才是不让外人说三道四的关键!
 

 

  同时,也需要看到,国际上总有一些势力对中国不够友好!从最近许多地区发生的,正常停车区域砸中国车现象就不难发现,那些看不得中国好、见不得中国发展的保守思想正不断抬头,以至于可以通过各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对付中国汽车产品。这样,就需要警惕的同时,还要不断将汽车文化融入当地市场以及消费者心里,这样,才能使中国汽车很好的被重视!否则,如果任由所谓的“中国汽车威胁论”肆意横行的话,我们的产品,纵然就是顺利走出去了,也会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未来,马斯克眼里的竞争对手都有谁
下一篇:走过的2023年,汽车市场都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