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汽车资讯网...

APP | 登录 | 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评论 > 九月一周汽车评论第一期

九月一周汽车评论第一期

来源:汽车艺术网 原创   |  2021-09-21 20:44
[一周主要评论] 比亚迪e平台3.0为何更具有安全保障 随着比亚迪e平台3.0技术的发布,这一专为纯电动汽车打造的专属平台,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比亚迪打造纯电动
[一周主要评论]
  

 

比亚迪e平台3.0为何更具有安全保障

 

 

  随着比亚迪e平台3.0技术的发布,这一专为纯电动汽车打造的专属平台,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比亚迪打造纯电动车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具有了名副其实的引领性;还在于,这一次比亚迪e平台3.0技术的建立,确实能够在智能、高效、安全、美学等方面,起到重要的表率作用,这就使国内汽车制造,在弯道超车方面有了根本的保障。

 

比亚迪e平台 3.0纯电专属平台,是基于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整车安全而开发的。这一技术,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科技进一步架构化、模块化,兼容多种布置方式(前驱、后驱及四驱),具有高拓展性,同时,能够启发整个行业对于汽车技术和形态变革的深刻思考,并定义智能电动汽车,可以说是真正的下一代电动车的摇篮。

 

 

 

比亚迪之所以将e平台3.0技术的宣传口号,确定为 “打造闭眼买、放心开的智能电动汽车”,很显然是与比亚迪长期致力于汽车安全的技术的不断研发与突破密不可分的。像智能化科技的不断突破、刀片电池技术的独树一帜以及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等等,都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为切实的安全保障。所以,在比亚迪推出e平台3.0技术的情况下,安全的重要是显而易见的。

 

 

车身与电池的一体化设计对安全的保障

 

 

e平台 3.0的颠覆性特点,就是将动力电池作为汽车动力传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此,新车电传力路径的过程,将得到彻底变革,这就使在燃油车时代很难达到的车身强度,得以在电动车上轻松实现。其设计的重要,就是标配刀片电池,协同刀片电池类蜂窝的铝结构,不仅可以消除电动汽车静态自燃,更在整车碰撞工况中,带来超越燃油车的安全性能。由此就可以看出,比亚迪打造针对纯电动车的安全更为可靠。

 

 

 

在 e平台 3.0上,比亚迪所开发的新车,是按照“超五星”安全标准设计开发,并基于刀片电池蜂窝铝结构,突破性的提出车身电池一体化安全设计,并将刀片电池融入整车结构,成为车身传力结构的一部分,使整车传力结构更完整。

 

应该说,在传统电动汽车结构设计中,为保护电池安全,车身传力结构容易被打破,从而导致车身传动力不畅。甚至,在极端碰撞情况下,其车辆的安全风险也会加剧。但在比亚迪e平台 3.0上,车身地板横梁左右贯通,且闭口辊轧件设计,大大提升侧碰能量传递和车身结构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基于纯电专属平台独有的特性,特别是对安全传力路径进行的重新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刀片电池技术为何进一步发展

 

作为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可以说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得到国内外的公认,成为电池技术的佼佼者,这不仅是因为,其安全得到了切实的保障;还在于,刀片电池作为自主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高峰,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认可,所以,这一次,比亚迪e平台打造的3.0技术,更将刀片电池不断完善与发展,确实凸显了比亚迪引领技术的一面。

 

可以说,刀片电池是唯一通过了电池安全测试领域的“珠穆朗玛峰”——针刺测试,并成功挑战了极端强度测试—46吨重卡碾压测试,这样的超级安全、超级强度、超级续航、超级寿命以及超级功率等特点。在成为电池新名片的同时,也对新车制造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能看出,比亚迪正是针对刀片电池使用,所进行的七重安全维度测试,这其中涵盖内部短路、外部短路、过充、碰撞、高压、可靠连接以及热失控,从而使刀片电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从电安全、机械安全、热安全、环境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安全评价验证来看,刀片电池,从单体、电池包、系统层级构建全方位动力电池安全体系,完完全全成了新车克服风险的有力保障。

 

 

  这一次,比亚迪e 平台所打造的车身与电池一体化,更是将安全推向了技术提升的极致,特别是,加上托盘和上盖、组成三明治结构高强度电池包,从而形成类似蜂窝铝板的坚固结构,且具备极强的结构强度,可以说是为平台的安全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客观地讲,新汽车制造,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这一次比亚迪推出了e平台的3.0技术,主要就是将汽车安全放在突出地位进行不断的研发与升级,由此所打造的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显然具有里程碑意义。所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上的领先,不仅在于新设计、新概念等形式层面;更在于个整体的结构、动力、安全保证等内容层面的变化,这确实是非常难得的......!

                                                                                                    凌 然

  [一周综合评论1]

  
北汽蓝谷前8个月销量下降22.91%说明什么

 

 

9月15日,北汽蓝谷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销量为1.45万辆,同比下降22.91%。

1-8月份累计销量为18841辆,同比去年88373辆下降78.68%。8个月销量不到2万辆,月销量只有2000多辆,往日荣光不再。与月销量下滑同步,累计月销量亦是连续8个月下滑,而且幅度逐步扩大,从下滑50%扩大到近80%。

月销量只有去年两成,从年初下滑幅度50%以上,扩大到如今80%以上,下滑幅度并未收窄,有继续扩大趋势……
 

 

  点评:按理说,在疫情影响以及芯片供应紧张的时候,企业销量的下滑是难以避免的,但像北汽这样出现整体的下滑,确实是实属罕见。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的信心;同样也说明了,北汽打造新能源车,在规划、布局以及产品竞争等层面的问题,这颇值得企业认真反思的。

 

  别的不说,在北汽新能源推出极狐系列产品,本以为可以通过效仿新势力车企,能够急起直追,但他们却忽略了一开始没有在基础上做到精雕细刻,只是一味的表白自身的技术如何如何,甚至可以说,在为产品定名的环节上,也视广大消费者对“狐”心里的抵触于不顾,仍我行我素的来标榜产品,这就颇有些自卖自夸的感觉,甚至存在着自我感觉良好的意味。所以,出现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也就见怪不怪了!

 

  其实,北汽经过这么多年的制造,有哪些是自己的东西、又有哪些是舶来品,显然是该心知肚明的。从北汽“玩坏了”萨博品牌、到最先提出要率先禁售燃油车,再到走马灯似的更换新能源高管,不能不说一直是对转型期制造没有十足的把握,如今,面对着整体下滑、以及同级车企像长安、广汽沸沸扬扬的增长尽头,该到北汽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LINGRAN

[一周综合评论2]

 

高合高端电动车排名第二,为何是刚开始

 

 

 

汽车信息网9月13日讯 日前,中国乘用车市场8月销量出炉,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8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45.3万辆,环比下降3.3%。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零售销量环比增幅12%,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差异化的特征,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逐步体现,8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超过17%,而1-8月的总渗透率也不断提升至11.6%。

 

同时出炉的还有50万以上豪华品牌电动汽车8月销量。保时捷Taycan以573辆继续占据首位,中国品牌表现亮眼,其中,高合HiPhi X以469辆紧追其后继续列榜单第二,涨幅10%,红旗E-HS9以343辆位居第三,e-tron超过奔驰EQC级以240辆居第四,奔驰EQC级219辆排在第五。8月底,高合宣布开始交付80万的HiPhi X 4座版,目前暂时未体现在本榜单中,其目前与保时捷的差距在缩小,9月是否有望超越Taycan成为第一,值得期待。
 

 

  点评:高合汽车推出不长的时间,就可以再细分市场冲到第二位,这不能不说是自主新势力制造的一大亮点,更可以用自主新势力汽车发展的奇迹来形容。

  应该说,高合汽车自从推出以来,一直是在以技术为本打造新产品,这除了有高合汽车掌门人是技术控以外,更重要的是,这一从高点起步的产品,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整体高档化上,均有着非常难得的表现,这就使高合汽车弥补了新势力制造短板的同时,也在试图打造国际化品牌。

 

 

  其实,从高合推出的新车、到在市场被迅速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在小众环节上的一种突破,这次在高端新能源车的竞争中,能够通过自身的实力大杀四方,固然是可喜的,但也需要看到,这是国际制造未更多介入这一领域所致。再加之,高合汽车的战略设想,是通过这样的制造能力,来不断走大众化制造路线,由此就很可能在竞争的第二回合,遇到更大的挑战。所以,这个第二名,可以说是高合汽车的新开始,但愿高合汽车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好给国人增光的同时,也能尽快成全自身的市场地位......!

                                                                                                                  CHESHI

[一周综合评论3]

博世芯片价格暴涨为哪般

 

 9 月 14 日消息 此前有消息称,受马来西亚疫情影响,博世 ESP 芯片单价被炒至约 4000 元,而正常供货情况下原价仅 13 元,涨幅高达 300 倍。

 

  据上证报报道,博世中国有关人士解释,博世并不生产这些芯片,博世中国方面也需要采购。博世一直和供应商以及客户积极保持沟通,也在竭尽全力力争保供。疫情影响导致供应紧张,希望疫情缓解之后供应链能慢慢恢复产能。

 

  有消息透露,高价流通的博世 ESP 芯片是封装好的芯片,汽车公司买到后需要送往博世公司进行检验,合格品将灌装软件运回工厂装车。博世大约占据了中国汽车 ESP 系统 70% 的市场份额,其他几家分别是大陆集团、万都等,但大陆和万都的芯片也来自于意法半导体,所以即便切换供应商也面临着没货的情况……。

 

 

  点评: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按照现实的疫情状况下、以及高端车用芯片越来越紧缺的时候,芯片随行就市的增长,按理说是合情合理的,但出现像博世这样,一涨就是是百倍的情况,也并不多见!这既反映了企业要发疫情财的想法、也反映了国内企业对芯片的更多依赖。所以,这个时候,除了需要痛斥那些要发灾难财的企业黑心以外、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合理协调、整体安排,以及谋求创新等方面,努力来解决问题,换句话说,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这是因为,在疫情影响的时候,芯片生产遇到了许多问题,先是许多工厂停工、紧接着又出现了许多企业要自己研发与生产的情况,这就使汽车新品领域乱象丛生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不符合制造规律的问题,如企业硬撑着维系市场销量、有的企业还在指望“神车”的虚名可发挥作用,这些不过都是自欺欺人的表象问题罢了。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候,既不能够背离实事求是的制造、更不能通过造低端芯片以次充好来糊弄消费者,这就需要企业把精力多用在品牌创新与技术升级上,而不是用在不切实际的浮夸方面。只有这样,受芯片影响,才能被消费者所理解。否则,就很容易出现,疫情初期特斯拉换芯的囧事以及让消费者承担低端芯片带来的后果,这才是最不应该的!

                                                                                                                   LINGRAN

[一周综合评论4]

特斯拉官司败诉为何“大快人心”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消费者起诉特斯拉案件,终于迎来了终审判决。最终,还是车主赢了。本月17日,特斯拉车主发文称:特斯拉销售事故车存在欺诈,二审维持一审原判,退一赔三。

 

此前,韩先生自曝买到切割版ModelS,而且是在发生一次失控、瘫痪之后,由市场监管局建议、做了全面鉴定后发现的。特斯拉则否认车辆结构性损伤,称车主宣扬不实信息。

 

这是特斯拉第一起因为出售违规二手车被判退一赔三的案例,确实是一场里程碑事件。而在今年的315期间,韩潮还登上了广东电视台的315活动。他当时曾表示,那些因为问题需要维权的车主,应该“大胆维权,不要怕”。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案件维权历时755天,普通人购车维权未免太久了……。
 

 

  点评:这一次对特斯拉维权的胜利,堪称为消费者伟大的胜利,不仅告诉消费者,正义终将会站在广大消费者合理维权的一边;还会对一些企业弄虚作假的行为,给予最应有的判罚!

 

  这一次消费者通过法院状告特斯拉产品一事,之所以出现如此的结果,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国内的法律越来越完善,也要归功于消费者契而不舍的精神!这样,特斯拉尽管在调解上、在一些旁证上,拥有财大起诉的运作能力,以及善于“抵赖”的功夫,但都会在事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所以,法院最终驳回特斯拉的上诉请求,确实是保护消费者最合理的结果。

 

 

  这样的判罚,无疑是告诫特斯拉们,要用心、用良知对待消费者,而不是用店大欺客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样,也是为更多的企业提个醒,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制造,不是如何如何将消费者挂在嘴边宣扬口号,而是在制造的全过程、品质的全保障以及服务的全方位上善待消费者,这才是让消费者拥护企业与品牌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希望,由于这个判决前前后后持续了两年多时间,普通消费者真实不小的考验,有关部门,能不能为新能源汽车的维权官司开辟速审、速判的“绿色通道”,这样才是更符合新形势下消费者的真正利益......!

                                                                                                                   LINGRAN

[一周综合评论5]

上汽通用换标,能走上快车道吗?

 

 

 

汽车信息网9月16日讯 上汽通用今日正式发布新司标,迎来企业发展全新一页。这不仅是上汽通用成立24年后首次换标,也与今年年初通用汽车新标形成传递和呼应,同时展现出企业以全面焕新的形象拥抱变化、与未来共振的决心。

 

 

新司标传承了原司标的整体造型和设计元素,并在设计语言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椭圆左右的开口角度变大,清晰展现出企业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醒目的蓝色渐变配色轻盈明快,寓意着企业矢志追求绿色环保的未来,以创新的智能科技打造智慧出行的明天。新司标轻量化、简约化的设计更具现代感,彰显企业的年轻与活力。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上汽通用汽车加速转型、发力未来的启始之年。面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行业变革和消费升级、产业升级趋势,上汽通用汽车将以全新面貌、全新科技、全新布局、全新体系,加快面向未来的产品与业务布局……。
 

 

  点评: 俗话说,换手如换刀,这一次,上汽通用汽车更换了车标,使过去延续多年的车标形象、有了崭新的变化,确实给行业带来了新感觉。也让人们看到,上汽通用要在转型期的改变决心。

 

  不得不说,作为一家国际老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节奏日益加快的时候,能跟上国际汽车的步调,也是实属难得的。上汽通用能够做出该变化,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至少不再像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因循守旧的丰田汽车、在发展上不断下滑的福特,这就更让人们看到了新的通用在寻求变化。虽然,通用的改变,也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但这样做法本身,就反映出企业积极对待转型的一大利好!

 

 

  其实,通用在国内,由于有上汽合作的加持以及五菱合作的捧场,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优质资产,并没有受到通用企业倒闭的太多影响。只不过,企业在追求产品上很难与德系车的不断创新,再难相提并论,特别是,在国内汽车冲劲十足面前,也显示出老态龙钟的样子。所以,这一次通用汽车的改标,很大程度上让人们看到了上汽通用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需要看到通用的改变模式与具体技术,只有这样才会令人信服......!

                                                                                                                         CHESHI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长安汽车智博会推新汽车新生态
下一篇:消费者告特斯拉胜诉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