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汽车资讯网...

APP | 登录 | 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评论 > 十月一周汽车评论第一期

十月一周汽车评论第一期

来源:汽车艺术网 原创   |  2021-10-10 23:08
[一周主评论] 足球现象给汽车带来的警示作用在哪 汽车与足球太像了!过去是这样,现在还会是这样吗?自然会让人们在心里打上问号......! 本月8日凌晨,中国足球经过不断的波动

[一周主评论]

  

足球现象给汽车带来的警示作用在哪

 

  汽车与足球太像了!过去是这样,现在还会是这样吗?自然会让人们在心里打上问号......!

 

  本月8日凌晨,中国足球经过不断的波动,终于以3:2击败新对手越南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世界杯12强赛的首场胜利,其过程之惊心动魄,确实让不少人经历了如过山车一样的过程!而且,由于亚洲第一的日本队同一天输球,以至于让中国足球得以喘一口气的同时;也让人们对中国足球更加揪心!因为,直接竞争第三的沙特,又成了新的拦路虎。与此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在轰轰烈烈的举办联赛以后,仍难有明显的进步!为什么在金元攻势以后,仍让球迷感觉到中国足球的短板多多!

 

 

 

  其实,作为汽车现在正在经历着难得的红火期,不仅大市场看得见、摸得着,更重要的是,社会需求与政府支持更为给力,这就让处在转型期的汽车发展,呈现出超乎人们想象的火爆特点。而这一次,重提足球与汽车的关系,不是想生硬地将汽车与足球捆绑在一起,而是需要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来思考,汽车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面临严峻挑战以及以后的新出路问题,这才是需要各个企业最应该认真面对对的新问题。

 

  汽车耗费比高居不下说明什么

 

  在足球经历了金元攻势以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猛烈下滑的势头,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以及金主一个接一个退出以后,让中国足球,在亚洲联赛以及世界主要赛事的争夺中,占不到任何优势。像苏宁的退出联赛、恒大的收缩政策,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国联赛冠军队在亚洲杯赛场不堪一击!甚至,被亚洲二流联赛的球队所蹂躏。

 

 

 

  而作为代表一个国家整体足球实力的国家队,在亚洲12强赛上的表现,尽管在主场取得了对越南队的胜利,但一点都令人高兴不起来。一是因为,越南本就是二三流球队,如果打这样的对手都这么难,可想而知国家队的长期建设与赛前准备如何了。难怪,有体育媒体形容这场胜利,是守住了中国足球的底裤......!这样的结果,除了因疫情国际球员难以参与意外,更多的是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梯队的建设不够,才造成了现实窘迫的局面。而出现如此的窘境,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与产出所形成的耗费比过于不合理,以至于国内从上倒下都难以满意!

 

  同样,考虑到汽车的问题,也与足球的投入存在着许多的相近之处,如大张旗鼓地建设与投入、不能按照科学发展的浮夸风盛行以及将一说成十的不切合实际,这些问题都会在汽车制造的耗费比方面呈现出来。别的不说,从最新出台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其国内的规模化已经达到了2600多万辆,但真正实现的量产却只有140多万辆,这就很容易形成巨大的浪费!再加之,制造的模仿问题盛行,可想而知以后的发展会遇到什么!虽然说,汽车的进步,要比足球明显的太多,但也出现了像东风汽车的窝案影响,以及盲目造神车的浮夸现象,这都让消费者对这样的制造产生疑虑!如果这样的问题,不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加以解决,很可能就会使一些制造陷入到足球这样难以自拔的艰苦之中。

 

 

  

  面临严峻挑战,其实会不会骑虎难下

  

  足球能够踢成这样,已经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纵然就是更多的归化球员加入,也表现的不尽如人意,这都是与自身不知己、不知彼有关。记得,在12强开赛以前,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漫无目的的乐观情绪,以为在强手如林的这个小组,可以眼里不夹任何一个对手,甚至,在与澳大利亚开赛前,还有观点认为,至少可以逼平这只多半是欧洲二流选手组成的队伍。遗憾的是,真正的打起来,很快以0: 3告负,这就说明,我们的盲目乐观,对自身百害无一利!

 

  这一次,在前两场接连输给澳大利亚与日本,或许还是真实实力的体现,那么,在面对越南队是,仍存在着难以轻松赢下的可能性,这就说明了,我们十几、二十年前,在亚洲作为的第一梯队,如今却反而成了二流、甚至三流!这样一来,貌似巨大的投入,往往容易出现毁之蚁穴版的巨大问题。不但未让球迷感到明显的进步、反而会让过去亚洲三四流的球队拼命赶超,这不能不说是不正常的!其实,在汽车环节,又何尝没有如此的现象呢,或许,正是由于现在的汽车市场火爆,才掩盖了许多因腐败、因浮夸造成的真实困境,这样的影响,一旦遇到硬碰硬的严峻挑战,就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

 

 

  

  在汽车制造方面,显然求新、求变已成了各个企业的现发展特点,这其中,既有传统的制造、也有新势力制造、更有相互结合的制造,真可谓是汽车多元化发展的多样模式。然而,汽车投入越来越多,在催生出许许多多新车的同时,也更让人难以看懂,多层次模仿、盲目的浮夸以及不切合实际的重复建设的问题越发突出!甚至可以说,让人们感觉到担忧!过去,曾牢牢控制着国内前三甲的东风汽车,正是由于内部的腐败问题影响,造成了多点浪费的现象严重,从而使自身很难进入到国内的前五制造;而有的自主汽车,在打造出了一辆神车以后,就以为可以通过神车的表现,在未来几年可以有大跃进的规模,像长城汽车要在2025年形成450万的规模,甚至,百分之八十都是新能源汽车,真是难以想象!所以,这样的发展汽车,是不是严格按科学办事、是不是量力而行,真的很难说!

 

  客观地讲,足球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应该为汽车界提个醒,那就是任何成果都属需要按科学规律办事、以及不断兢兢业业的努力耕耘换来的,而不是靠取巧与无原则的浮夸所得,这才是能够让一个行业能真正开花结果的关键。否则,只是通过自我吹捧,就是再好的发展机会也会容易从手边溜走!所以,足球现象其实就是汽车的镜子,需要时时刻刻照照才好......!

 

                                                                                 凌 然

 

 

[一周综合评论1]

 

比亚迪超级混动技术为何实力超群

 

 

    现在,汽车发展看中国、中国发展看新能源,已经是整个行业公认的事实。这不仅是因为,国内汽车大市场所具有的超强带动性,使各个企业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来面对新技术的发展;还在于,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普及,已经让国内外车企同处在一条起跑线上,这个时候所打造的新技术,自然就成了世界性的创新与突破。所以,国内汽车真正意义的“走上来”与“走出去”,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对于市场的火爆现象来说,各个汽车企业所表现出的应对办法,已经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变化。像新势力车企的波动以及传统车的发力,都让市场看到了转型期新制造的全新一面。特别是比亚迪打造的超级混动技术,不仅给自主制造树立了国际领先的标杆形象;更在产品的销售方面,有了超乎想象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新势力制造出现了诸多品质问题,一度造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波动,所以,在国内外技术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制造阶段,就更意味着企业,既面临着自己与自己比较的问题;又面临着与国际先进制造比较的压力与挑战问题,这才是当下对自主品牌最至关重要的。或许正是这样的压力呈现,才使得比亚迪长时间打造的超级混动技术更加非同寻常。

 

 

 

  比亚迪超级混动厉害在哪

 

  比亚迪推出的DM-i超级混动系统,可以说已经具有了很强的超越性。其搭载这一技术的产品,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20公里,综合续航超1245公里,纵然就是在亏电情况下,油耗也仅3.8L/百公里。这样的数据表现,不仅不逊于丰田、本田的混动系统;更在比亚迪自身的混动技术发展中,实现了名副其实的“三级跳”。而这一技术上所体现的优势与特点,更突出了比亚迪混动技术不同寻常的一面。

 

 

 

在超级混动技术的优势方面,比亚迪DM-i,就是纯粹的电动车,仅靠大容量电池来驱动,120公里的纯电续航,就可与许多电动车相提并论,甚至在城市里的上下班的使用,更是不在话下。而当电量不足时,DM-i超级混动又是一台超低油耗的混合动力车。特别是,DM-i超级混动在高速行驶时,以并联直驱为主,使发动机在高效区间驱动,实现超高效率和超低油耗。由此就可以看出,比亚迪打造的超级混动技术,具有着多重的优势与特点。

 

 

而在超级混动技术的特点方面,比亚迪DM-i更有着与众不同的能力。特别是,在NEDC和WLTC工况下,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电机驱动占比,可以分别高达88%和82%,真正做到了以电驱动为主,这就是比亚迪DM-i超级混动能够节油的关键。同样,这一超级混动技术核心部件,包括双电机的EHS超级电混系统,骁云-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以及整车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这些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完全由比亚迪自主研发。由此就可以看出,比亚迪打造的超级混动技术,已经整体上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比亚迪超级混动的比较优势为何更强

 

  以比亚迪超级混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而言,其在混动汽车的制造技术上,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好,这就有意愿采用这一先进技术的国际车企与国际品牌数不胜数。同时,也由于比亚迪不停的在相关技术与配套环节的发力,从而使自主制造,增添了堪与国际顶尖制造技术比肩的崭新技术能力,这或许才是人们对比亚迪汽车技术,深信不疑的关键。

 

 

  

  然而,比亚迪专心于技术,一度曾被业界比喻成“理工男”,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让人看到了比亚迪默默耕耘,不求表面的沉稳。或许,正是因为比亚迪有了这样的淡定,才会在超级混动技术上,能够突破世界新技术的天花板。

 

 

 

  客观地讲,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在产品、整体技术、电池、以及性能上越来越深化,绝不仅仅是企业带头人习惯于技术这一专长,而是比亚迪为中国新制造夯实技术基础的同时、不愿意靠形式来做文章,这或许才是比亚迪看得更长远的关键。或许,随着市场的变化,浮夸风越来越被理性消费者所不屑,到那时,才能真正意识到比亚迪的优势。毕竟,中国汽车要“走出去”、“走上来”,不能靠形式的花枝招展、而是更要靠内容层面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最符合汽车发展逻辑的!由此就可以看出,比亚迪超级混动技术的推出,确实是对国内汽车的弯道超越太有意义了......!

 

                                                            LINGRAN

 

[一周综合车评2]

 

欧洲汽车市场跌幅不断说明啥

 

近日,欧洲主要国家汽车市场的销量公布出来,其中德国9月新车注册量跌26%,,德国9月汽车注册量为196,972辆,同比下降26%。法国9月新车销量同比跌21%由于芯片短缺,法国9月新车注册量比2020年同期下降了21%,且只有少数品牌实现增长。行业组织CCFA称,法国9月新车销量为133,835辆,较2019年9月的173,433辆下跌23%。

 

 

 

  而意大利9月新车销量跌33%,行业协会UNRAE表示,今年9月销量比2019年9月的水平低26%。西班牙9月新车销量跌16%,根据西班牙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西班牙9月新车销量下降16%至59,641辆。经销商表示,由于半导体短缺导致生产暂停,他们没有足够的库存来满足需求。同期,英国9月新车注册量跌34%......

 

点评:九月的欧洲汽车市场,出现了严重的销量下跌现象,平均跌幅已达到了两成。特别是,以英、法、德国和西班牙为主的汽车消费市场,都下滑的很厉害。这就表明,受疫情影响造成的经济危机,已经慢慢凸显;还在于,因为制造转型各国政府已不同程度的勒紧燃油车的制造,这就使现有汽车销量下滑变的自然而然。

 

 

 

  对于汽车销量下滑,可以说也是与消费环境的变化不无关系的。像英国的燃油短缺,已经给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随着起起伏伏的疫情变化,很容易在方方面面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很好调控市场的供需关系,仅快消除因疫情造成的诸多影响,很可能出现市场更滑坡的局面。

 

  对于国内汽车市场,欧洲汽车销量的下滑,或许也需要给我们提个醒,那就是疫情影响,虽然说国内处理的令人信服,但汽车行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制造,国内不可能置身于世界大家庭的室外。所以,在疫情影响逐步扩散、禁燃油车脚步越来越逼近的情况下,自然需要国内早做打算、早有准备才成。否则,一旦国内汽车市场也下滑不断,势必会直接影响整体行业的走势、更影响来之不易汽车发展的成效......!

 

                                                                                          CHESHI

 

[一周综合车评3]

 

2022年日内瓦车展取消

 

 10月8日,从相关渠道处获悉,2022年第91届日内瓦国际车展,因全球疫情原因而宣布暂时延期至2023年。

 

日内瓦车展创办于1924年,是欧洲唯一每年度举办的大型车展。每年3月份举行,是各大汽车商首次推出新产品的最主要的展出平台,素有“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之称。

 

 

 

  点评:因综合因素影响,2022年日内瓦车展又提前宣告停办,这是在疫情影响下,又一次使国际五大车展宣布停办,同时,也使汽车未来的走势,变得越来越模糊。

 

  尽管可以说,日内瓦车展的停办理由多多,但对于世界汽车的影响却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不仅是由于,燃油车的限制开始不断勒紧,以至于许多国家的禁燃油车限令都开始得到实施;同时,也由于疫情造成的综合影响,使国际交流严重减少、使芯片供应日益紧张,这些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汽车已开始出现难以想象的混乱。

 

 

 

  具体到传统车首先的问题,可以说最为突出的就是各个企业在不断地砍掉研发经费,以利于新能源汽车环节的投入,由此就很可能造成以概念车设计为风向标的日内瓦车展,成了无米之炊的舞台。另外,也由于供应链的紧张,使世界汽车的减产、停产不断,这就更让企业无暇顾及以展示为主的日内瓦车展,所以,这一次日内瓦车展再次停摆,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世界汽车的不景气,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大了......!

 

                                                                            CHESHI

 

[一周综合车评4]

 

吉利汽车进军手机领域 

 

 

    9月28日,由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吉利将进军手机领域。该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定位高端智能手机,整合全球技术和资源,服务全球市场。

   

在签约仪式上,武汉经开区工委副书记刘誓保与星纪时代CEO王勇代表双方签约,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武汉副市长杨军,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星纪时代CFO苏静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个性消费的升级,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已经成为依赖,更加高档、更加智能的手机发展前景仍然可期。李书福布局的手机业务定位高端智能手机,将充分发挥吉利和沃尔沃生态圈在设计、研发、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链管理等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正在建设的时空道宇低轨卫星网等全球化布局优势,同时在汽车智能化、软件能力建设、科技化转型等方面相互赋能,实现超级协同。

 

湖北武汉是九省通衢,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其工业基础更是雄厚。当前,武汉正在培育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吉利控股集团已在武汉布局路特斯汽车、车联网、车载芯片等业务,可以说,武汉已成为吉利控股集团最重要的产业布局基地之一……。

 

点评:现在汽车与IT行业的融合,可以说越来越紧密,不仅使IT科技企业大部分已经走入造车领域,而且,老牌的汽车企业也开始在IT制造科技上寻求出路、力争能够分一杯羹,这确实反映了行业跨界制造带来的灵活特点。

 

 

 

近日,随着吉利汽车进军手机市场,一下子突出了老牌汽车企业走向汽车之外的新动作,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更让自主汽车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其实,汽车品牌造手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像著名的保时捷、兰博基尼,都有各自的品牌,有的甚至还在服装与皮具等方面,都创造了国际名牌形象,这就使自身制造多元化的同时,也对拉动利润增长,有着很好的建设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制造上,无论是多元到什么程度,还是需要主次分开的,只要将主业越做越好,就会自然而然的拉动其他品牌的增长,反之,如果主业搞不好,想搞好副业也难!这是因为,一旦企业有了新的副业,消费者就会更关注企主业的进步......!

 

                                                                  LINGRAN

 

[一周综合车评5]

 

广汽埃安9月销量近1.4万辆

 

10月8日,广汽埃安发布9月销量数据。AION家族车型终端销量达到13586辆,同比劲增124%,连续五个月实现销量超过万台。同时,9月全车系订单达19709辆,再攀新高。

 

 

 

近期,广汽埃安接连发布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能让电动汽车续航达1000公里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以及“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的超倍速电池技术和A480超充桩等黑科技,并与华为等合作伙伴联手打造高端智能网联车。目前,广汽埃安正加紧进行工厂扩建,计划于2022年初实现产能翻倍,年产能将在原有10万辆的基础上,扩充至20万辆……。

 

 

  点评:广汽新能源汽车,可以说这两年的进步飞快,也在技术上有自身的创新成果,像能够续航1000公里的海绵硅电池遗迹快速充电技术,都让业界为之叫好!这就使广汽新能源新车的可信度得以稳步提升。特别是,在广汽埃安独立成军以后,这样的进步就呈现出一发不可收的局面。

 

 

 

  作为广汽的独立制造,埃安近一段的动作可谓是不断,不仅在品牌系列上断的增添新车、而且也在电池技术、充电体系等方面,均做到了同步发展,这就使同样作为国有制造的北汽等品牌,相形见绌了许多。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能够发力在点上的做法,使广汽在与直接竞争对手的争夺战中,抢到了绝对的选先手!

 

  其实,作为广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投入巨大也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在新车不断推出的同时,如何照顾投入与产出比、制造与耗费比的关系问题,才是最为重要的。毕竟,广汽新能源代表了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制造,不像新势力那样走一步说一步,所以,就需要先夯实好制造基础、完善好相应的服务,才是广汽新能源最重要的发展模式......。

                      

                                                                         

                                                                LINGRAN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度:足球现象给汽车带来的启示
下一篇:深度:比亚迪走出去输出不仅是品牌